欢迎访问天赋教育前沿(天赋邂逅)!
教育名站
  • 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 天赋教育研究中心
  • 现代家庭教育网
  • 中小学生作文网
  • 世界儿童文学网
  • 学习力教育中心
  • 学习力教育智库
  • 幸福教育网
  • 家长学院
  • 高考季
  • 关于我们
天赋教育前沿(天赋邂逅)

天赋教育前沿(天赋邂逅) 遇见天赋 预见未来 让天赋引领孩子从优秀走向卓越

栏目导航
  • 关于我们
  • 教育新闻
    • 国内教育动态
    • 国际教育动态
    • 文化新闻动态
    • 社会热点新闻
  • 天赋教育
    • 天赋教育知识
    • 天赋教育研究
    • 天赋教育课程
    • 天赋测评素质测评
  • 学习力教育
    • 学习心智
    • 学习动力
    • 学习习惯
    • 学习意志
    • 学习管理
    • 学习方法
    • 学习力教育基础知识
    • 学习力教育专家余建祥专题
  • 家庭教育
    • 现代家庭教育知识
    • 现代家庭文化建设
    • 家庭教育顶层设计
  • 教育观察
    • 教育观察室
    • 教育思考
  • 教育前沿
    • 教育研究
    • 教育百科
    • 教育名家
    • 艺术教育
  • 传统文化
    • 中国传统文化
    • 诗词歌赋赏析
    • 文史长廊
    • 生活百科
  • 首页
  • 新闻
    • 国内教育动态
    • 国际教育动态
    • 文化新闻动态
    • 社会热点新闻
  • 天赋教育
    • 天赋教育知识
    • 天赋教育研究
    • 天赋教育课程
    • 天赋测评素质测评
  • 学习力教育
    • 学习心智
    • 学习动力
    • 学习习惯
    • 学习意志
    • 学习管理
    • 学习方法
    • 学习力教育基础知识
    • 学习力教育专家余建祥专题
  • 家庭教育
    • 现代家庭教育知识
    • 现代家庭文化建设
    • 家庭教育顶层设计
  • 教育观察
    • 教育观察室
    • 教育思考
  • 教育前沿
    • 教育研究
    • 教育百科
    • 教育名家
    • 艺术教育
  • 传统文化
    • 中国传统文化
    • 诗词歌赋赏析
    • 文史长廊
    • 生活百科
    • 其他百科
天赋教育前沿(天赋邂逅)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诗词歌赋赏析

诗经名篇《诗经·木瓜》原文、注释、白话译文、鉴赏与作品评析


作者:诗经       来源于:中华古诗词网

  《诗经·木瓜》,是通过赠答表达深厚情意的诗作,出自《诗经·国风·卫风》,是先秦时期卫国的一首描述爱情的民歌,是现今传诵最广的《诗经》名篇之一。

 

《诗经·木瓜》作品原文

木瓜
投我以木瓜①,报之以琼琚②。匪报也,永以为好也③!
投我以木桃④,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⑤,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词语注释】

① 木瓜:落叶灌木,果似小瓜。古代有一瓜果之类为朋友的信物的风俗。
②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你将木瓜投给我,我将回报你珍贵的佩玉。投,投掷,此作赠送,给予。报,报答。琼琚,佩玉名,古代的饰物。后边“琼玖”、“琼瑶”同此。
③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并非只是为了回报,而是表示永远相爱。匪:同“非”。好,爱。
④木桃:蔷薇科木瓜属,落叶小乔木,无枝刺。
⑤木李:果名。即榠樝[míng zhā],又名木梨。

 

【白话译文】

你将木瓜投赠我, 我拿琼琚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桃投赠我, 我拿琼瑶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李投赠我, 我拿琼玖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作品评析】

  《诗经·大雅·抑》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比较起来,《卫风·木瓜》这一篇虽然也有从“投我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如托名宋尤袤《全唐诗话》就有“投木报琼,义将安在”的记载),但“投木报琼”的使用频率却根本没法与“投桃报李”相提并论。可是倘若据此便认为《抑》的传诵程度也比《木瓜》要高,那就大错而特错了,稍微作一下调查,便会知道这首《木瓜》是现今传诵最广的《诗经》名篇之一。

  对于这么一首知名度很高而语句并不复杂的先秦古诗,古往今来解析其主旨的说法居然也有七种之多(据张树波《国风集说》统计),实在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按,成于汉代的《毛诗序》云:“《木瓜》,美齐桓公也。卫国有狄人之败,出处于漕,齐桓公救而封之,遗之车马器物焉。卫人思之,欲厚报之,而作是诗也。”这一说法在宋代有严粲(《诗缉》)等人支持,在清代有魏源(《诗古微》)等人支持。与毛说大致同时的三家诗,据陈乔枞《鲁诗遗说考》考证,鲁诗“以此篇为臣下思报礼而作”,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意见与之相同。从宋代朱熹起,“男女相互赠答说”开始流行,《诗集传》云:“言人有赠我以微物,我当报之以重宝,而犹未足以为报也,但欲其长以为好而不忘耳。疑亦男女相赠答之词,如《静女》之类。”这体现了宋代《诗》学废序派的革新疑古精神。但这一说法受到清代《诗》学独立思考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姚际恒的批驳,《诗经通论》云:“以(之)为朋友相赠答亦奚不可,何必定是男女耶!”现代学者一般从朱熹之说,而且更明确指出此诗是爱情诗。平心而论,由于诗的文本语义很简单,就使得对其主题的探寻反而可以有较大的自由度,正如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小它的外延越大,因此,轻易肯定否定某一家之说是不甚可取的。有鉴于此,笔者倾向于在较宽泛的意义上理解此诗,将其视为一首通过赠答表达深厚情意的诗作。

  《木瓜》一诗,从章句结构上看,很有特色。首先,其中没有《诗经》中最典型的句式——四字句。这不是没法用四字句(如用四字句,变成“投我木瓜(桃,李),报以琼琚(瑶、玖);匪以为报,永以为好”,一样可以),而是作者有意无意地用这种句式造成一种跌宕有致的韵味,在歌唱时易于取得声情并茂的效果。其次,语句具有极高的重叠复沓程度。不要说每章的后两句一模一样,就是前两句也仅一字之差,并且“琼琚”、“琼瑶”、“琼玖”语虽略异义实全同,而“木瓜”、“木桃”、“木李”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考证也是同一属的植物.其间的差异大致也就像橘、柑、橙之间的差异那样并不大。这样,三章基本重复,而如此高的重复程度在整部《诗经》中也并不很多,格式看起来就像唐代据王维诗谱写的《阳关三叠》乐歌似的,——自然这是《诗经》的音乐与文学双重性决定的。

  “你赠给我果子,我回赠你美玉”,与“投桃报李”不同,回报的东西价值要比受赠的东西大得多,这体现了一种人类的高尚情感(包括爱情,也包括友情)。这种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赠的东西及其价值的高低在此实际上也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表现的是对他人对自己的情意的珍视,所以说“匪报也”。“投我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其深层语义当是:虽汝投我之物为木瓜(桃、李),而汝之情实贵逾琼琚(瑶、玖);我以琼琚(瑶、玖)相报,亦难尽我心中对汝之感激。清牛运震《诗志》评此数语云:“惠有大于木瓜者,却以木瓜为言,是降一格衬托法;琼瑶足以报矣,却说匪报,是进一层翻剥法。”他的话并非没有道理,但将木瓜、琼瑶之类已基本抽象化的物品看得太实,其他解此诗者似也有此病。实际上,作者胸襟之高朗开阔,已无衡量厚薄轻重之心横亘其间,他想要表达的就是:珍重、理解他人的情意便是最高尚的情意。从这一点上说,后来汉代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尽管说的是“投金报玉”。其意义实也与“投木报琼”无异。

 

  参考资料
1.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129-131页




上一篇: 《诗经·葛覃》译文与读解—织布女心中的歌

下一篇: 《诗经·樛木》原文、注释、白话译文、鉴赏、创作背景与名家点评


  标签:

诗经名篇《诗经·木瓜》原文、注释、白话译文、鉴赏与作品评析  百科知识  农业百科  中国教育新闻  余建祥  孩子  (一)发展历程  文史长廊  教育  家长  (一)基本情况  一、发展历程  中国  (一)新中国成立前  如何  学习  教育家  家庭教育  学生  (二)新中国成立后  学习力 


 【相关文章】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原文及赏析·唐·元稹

    《春日五门西望》全文及赏析·唐·王建

    《古意》原文及赏析·唐·沈佺期

    《西施》原文及赏析·唐·罗隐

    《寄蜀中薛涛校书》全文及赏析·唐·王建

    《钓鱼湾》全文及赏析·唐·储光羲

    《拜新月》原文及赏析·唐·李端

    宋朝有一首千古奇诗,男子可以顺着读,女子就需要倒着读

    《秋思》全文及赏析·唐·张籍

    凉州词三首(其二)全文及赏析·唐·张籍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最新内容

  •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原文及赏析·
  • 《春日五门西望》全文及赏析·唐·
  • 《古意》原文及赏析·唐·沈佺期
  • 《西施》原文及赏析·唐·罗隐
  • 《寄蜀中薛涛校书》全文及赏析·唐
  • 《钓鱼湾》全文及赏析·唐·储光羲
  • 《拜新月》原文及赏析·唐·李端
  • 宋朝有一首千古奇诗,男子可以顺着读
  • 《秋思》全文及赏析·唐·张籍
  • 凉州词三首(其二)全文及赏析·唐·张
  • 推荐内容

  • 越调·凭栏人·春思(乔吉)
  • 中吕·阳春曲·知几 (二首)(白朴)
  • 中吕·阳春曲(姚燧)
  • 越调·柳营曲·金陵故址(查得卿)
  • 双调·沉醉东风·村居(曹德)
  • 双调·小圣乐(元好问)
  • 南吕·金字经·稍宵宴坐(任昱)
  • 中吕·山坡羊·叹世(陈草庵)
  • 黄钟·人月圆(张可久)
  • 黄钟·人月圆·春日次韵(张可久)
  • 热点内容

  • 黄钟·人月圆·春日次韵(张可久)
  • 南吕·金字经·稍宵宴坐(任昱)
  • 中吕·水坡羊·寓兴(乔吉)
  • 中吕·山坡羊·叹世(陈草庵)
  • 黄钟·人月圆(张可久)
  • 仙吕·寄生草·感叹(查得卿)
  • 双调·小圣乐(元好问)
  • 中吕·山坡羊·冬日写怀(乔吉)
  • 中吕·醉高歌·感怀 (二首)(姚燧)
  • 正宫·绿么遍·自述(乔吉)
  • 猜你喜欢

  • 《醉太平·情高意真》全文及赏析·
  • 《石竹咏》原文及赏析·唐·王绩
  • 《诗经·摽有梅》原文、注释、白话
  • 《诗经·日月》原文、注释、白话译
  • 越调·柳营曲·金陵故址(查得卿)
  • 宋朝有一首千古奇诗,顺着读是千古绝
  • 《诗经·国风·陈风》全文
  • 《端午》原文及翻译·宋·朱淑真
  • 越调·天净沙·即事(乔吉)
  • 《归国遥·春欲暮》原文及赏析·宋
  • 友情链接

    中华书画网  中国书法网  中国油画网  书画交易网  艺术传播网  民俗文化网  刺绣文化网  VI设计知识网  中国企业培训网  中小学教育网  学习力训练中心  旅游风景名胜网  城市品牌建设网  学习型城市建设  域名投资知识网  意志力教育  健康生活网  中国营销策划网  世界民俗文化网  世界童话故事网  余建祥工作室  思维训练  家庭教育顶层设计  中国爱情文化网  玩中学  笑话大王  科技前沿  趣味地理  中国书画网  思维谷  中华人物谱  中国茶文化网  作文评论  天赋车站  西湖风景文化  艺术起点  艺术收藏投资  中华武术网  收藏证书查询网  广告设计知识  教育趋势研究  八卦晚报  收藏证书查询网  中国酒文化网  宝宝成长网  中国瓷器网  雕塑设计艺术  中国民间故事网  珠宝文化网  文玩收藏投资  宝岛期刊  教育百科  致富经  时尚休闲  风雅中国  时尚文化  贝壳书画  中国兰花网  演讲与口才  梦想方程式  学习力教育研究  中国文学网  中国儿童文学网  国学文化网  成语辞典  健康百科  世界民间故事网  清风传播  幸福智库  学习力训练知识网  世界休闲文化网  戏曲文化网  茶艺文化网 
    Copyright © tfxh.cn 天赋教育前沿(天赋邂逅) 版权所有
    天赋教育前沿(天赋邂逅) 遇见天赋 预见未来
    首页
    天赋教育
    学习力教育
    家庭教育